0 Likes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简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中共广西区委党校或自治区党校),是自治区党委直接领导的培训、轮训副厅级、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干部和乡镇书记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广西行政学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培训副厅级领导干部、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等国家公务员的学校,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与自治区党校是统一的领导班子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建制。自治区党校现任校长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广西行政学院现任院长为黄学权。 ■自治区党校创办于1950年5月25日。原名“中国共产党广西省委员会党校”,首任校长张云逸。创办时校址设在南宁市共和路96号原南宁女子师范学校院内,1952年6月,迁入南宁市东葛路18号。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学校易名为“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1969年11月,学校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1972年5月25日,自治区党校第一期领导干部读书班开学,学校正式恢复。1983年5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党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同年8月,自治区党委提出了贯彻意见,广西党校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自治区党校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开始开设具有学历的大学专科班、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广西行政学院组建于1994年3月25日,与自治区党校是统一的领导班子,实行校(院)务委员会(简称校委会)领导体制,第一任院长为邱石元。 2002年7月,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迁建校园。新校园位于南宁市荔滨大道18号, 2006年11月开始启用。新校园正面紧临南宁的母亲河邕江,东靠南宁市最大的亚热带风景区青秀山,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每年培训、轮训规模在2000人次以上。 ■校园占地总面积34.454公顷,分教学区和两个教职工生活区共三部分,其中两个生活区分别位于东葛路18号、29号,占地3.245公顷;教学区即新校园占地面积31.209公顷,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全校有21个处室,行政、教辅处室和教研部各7个,有7个研究所(中心、基地、室)。7个教研部分别是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文史、公共管理、法学教研部。7个研究所(中心、基地、室)是:广西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自治区党校计算机培训中心、广西人口研究所、自治区党校民族研究所、自治区党校BFT培训中心、自治区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和自治区党校区情调研室。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期刊《桂海论丛》。2007年底,全校在职职工267人,离退休人员160人。在职职工中,专职教师82人,高级职称93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有86人。另有聘用员工300多人,从事行政、后勤和服务工作。 ■目前开设的班次有四类:一是常规主体班。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县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一班、二班)、县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培训班、女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理论宣传干部培训班,等等,每年10-12期;二是厅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如厅级领导干部自选培训专题研讨班,新任厅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学习班,厅级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等;三是学历班。设有大专、本科、研究生等班次,13个主要专业。广西党校系统从2008年起停止招收大专、本科班,主要是办研究生班。研究生班开设专业:中共党史(党建)、国民经济学、经济管理、公共管理、政治学、行政法学、社会学、文化管理等;四是社会培训班。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此外还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乡镇长专题培训班、选调生培训班。50多年来,学校共培训、轮训学员27万人次,为广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和理论骨干,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方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和完善了集体备课、示范观摩、质量评估等机制,案例分析、结构模块式教学、听证会形式、解读讨论式教学、现场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理论研讨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在各个主体班中推广的新的教学方法中最突出、最集中的有:(1)体验式教学(如组织主体班到百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体验式教学);(2)现场教学(如组织主体班到钦州、北海、防城港市和鹿寨县、扶绥县开展现场教学活动);(3)警示教育(如组织主体班到柳州监狱进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在科研方面,通过抓好科研课题立项和科研评奖工作,出精品、出人才。“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广大教研人员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和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据统计,2001—2007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课题16项,省部级及协作课题40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2项,其中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 项;每年完成科研论文和著作300—500篇(本),较好地发挥了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主阵地作用。